顾荣华,上海人,家里条件还行,从小没吃过苦头。七十年代中,她响应号召下乡到农村,那地方条件差劲,干活累,吃住也凑合。她在那儿认识了赵根发,两人处对象,后来有了孩子。孩子两岁的时候,政策松动,能返城了,她为了回上海过好日子,就把女儿扔下走了。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纠结半天,可她当时咬牙做了。
下乡那几年,知青生活真不是人过的。顾荣华刚去时,天天扛锄头,地里刨土,身上全是泥巴。农村没自来水,洗澡都得去河边,冬天冻得慌。她跟赵根发是同乡知青,两人互相帮衬,慢慢走到一块。赵根发人老实,干活卖力,对她挺照顾。
两人没领证就先怀上孩子了,那年代这事儿犯忌讳,就偷偷生下来。女儿出生后,他们勉强拉扯着过日子,可农村医疗差,吃的也不行,孩子身体弱弱的。顾荣华心里总想着回城,她爹妈在上海有工作,生活稳定,她不想一辈子困在乡下。
展开剩余80%1978年左右,返城机会来了。知青可以考大学或找关系回原籍。顾荣华看到这消息,脑子就转开了。她觉得留农村没前途,孩子大了也得跟着吃苦,不如自己先回去站稳脚跟,再想办法接他们。可赵根发不同意,他说一家人在一起最重要。
两人吵了好几架,顾荣华最后下定决心走人。她把女儿交给赵根发,说等她安顿好就回来接,可其实她知道,这话说出口就等于放空炮。走那天,她没多看孩子一眼,就怕心软。赵根发抱着闺女站在村口,眼巴巴看着她上车离去。
回上海后,顾荣华没闲着。先找了份临时工,边干边复习,考上大学。毕业后赶上改革开放,她脑子活络,辞了铁饭碗,下海做生意。起初卖衣服,从小摊贩干起,风吹日晒,赚点小钱。后来她跟人合伙开厂,专做服装出口,生意越做越大。
九十年代深圳那边机会多,她搬过去,抓住了潮流,品牌打响了。钱赚得盆满钵满,成了千万富翁。结婚后又生了个儿子,日子过得红火。可她心里总有个疙瘩,就是那个扔下的女儿。赵根发后来也没消息,她怕问,怕知道坏事。
时间过得飞快,转眼四十年。顾荣华六十多岁了,生意交给儿子打理,她开始闲下来。夜里睡不着,总梦见女儿小时候的样子。她跟老公商量,决定回去找人。老公支持,说人老了得把心事儿了了。他们开车回老地方,那村子变样了,高楼起来了,路也宽了。
问村里老人,才知道赵根发早没了。他一个人拉扯孩子,日子苦,几年后就病倒走了。女儿被亲戚收养,后来又转手给人,具体去哪没人清楚。顾荣华听了这话,腿软了。她到处打听,找派出所,查户籍,花了不少钱。
终于找到女儿的下落,她被一对无儿无女的夫妇领养,长大嫁人,有了自己的家。顾荣华上门时,女儿已经四十多岁,过得还算平稳。女儿知道她是谁后,没啥好脸色,说这些年没妈也活下来了,不需要现在来认亲。
顾荣华跪下求饶,说当年年轻不懂事,现在后悔死了,想补偿。女儿没松口,说养父母才是真父母,她们给了她一切。顾荣华哭得不成样,嚎啕大哭,说对不起孩子,对不起赵根发,可事儿已经这样了,回不去了。她走时,女儿没留她吃饭,就那么关上门。
这事儿后来上了央视的寻亲节目。顾荣华上节目讲了自己的经历,求全国人帮忙找女儿。其实女儿早联系上了,但节目组安排了个团聚。DNA鉴定确认了血缘,女儿上台时,顾荣华冲上去抱她,哭着说这些年想她想疯了。
女儿也掉泪,说小时候总问爸妈为啥不要她,长大后明白了时代的原因,但心结还在。节目里她们聊了好久,女儿说不恨了,但需要时间适应。顾荣华说她会用余生弥补,带女儿去上海看家,给她钱帮她改善生活。观众看完都感慨,那年代很多人被迫做选择,现在看来多残酷。
知青运动影响了一代人,很多人像顾荣华这样,返城后发达了,却丢了亲情。赵根发那样的,守着农村,苦到头也没翻身。女儿长大后,靠养父母拉扯,没享过生母的福,但她自己努力,结婚生子,日子平平淡淡。
顾荣华富了,可钱买不回时间,她现在常回农村,看孙子孙女,尽力拉近关系。女儿慢慢接受了,偶尔带孩子去上海玩,但总有隔阂。时代变了,现在年轻人难想象那时候的压力,返城就是天大的事儿,很多人为了它什么都舍得。
说到底,这故事提醒人,决定要做时得想长远。顾荣华年轻时选了事业,丢了骨肉,晚年再追悔也晚了。赵根发守着孩子,却没熬过去。女儿呢,运气好遇上好人,不然流落街头。知青那批人,现在都老了,回忆起来总有遗憾。顾荣华的经历不是孤例,很多知青返城后离婚抛家,多年后想补救,却发现亲人早散了。社会进步了,可人情债还得自己还。
顾荣华后来捐钱给农村学校,说是赎罪。她生意做得大,服装厂雇了不少人,成了本地名人。但私下里,她常说钱多没用,亲情没了啥都空。女儿一家现在过得不错,丈夫有工作,孩子上学,她自己在县城开小店。
顾荣华常寄东西过去,衣服玩具啥的,女儿收下但不常回话。节目后,媒体跟进报道,说她们关系缓和了,但没到天天打电话的地步。赵根发的坟在村外,顾荣华每年去扫墓,带酒浇地,喃喃自语。
这事儿传开后,很多老知青联系顾荣华,分享类似经历。有人说自己也抛下孩子,现在找不到人。有人说留农村一辈子,后悔没返城。时代洪流把人卷进去,选择对错谁说得清。
顾荣华现在身体还行,儿子孝顺,但她总说心里空荡荡的。女儿偶尔来上海,母女俩逛街买东西,聊聊家常,但避开过去的话题。生活就这样,继续往前走,疤痕还在,但得学着过。
发布于:河南省